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随后全球各国积极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制定计划。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及时掌握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和双碳战略的前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首次完整提出基于大气浓度观测反演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验证传统自下而上清单结果的方法。2020年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IG3IS)计划✶,并组织编写《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Urba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Best Research Practices)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为了促进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的同行交流↕️,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线上举行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研讨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进展和应用,成立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联盟”,并在AAS、AOSL和CCR联合发表专刊“Atmospheric GHG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近几年来,我国环境、气象🙆🏿♂️、海洋☸️、林业等业务部门分别开展了全国尺度、试点城市🔋、重点行业、海洋及林业等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监测。国家科研计划以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装备。但是,如何准确定量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规律,特别是识别人为源CO2排放🙋🏼♀️🫧,依旧是国内外科学研究和业务体系的难点和挑战。在国内外新形势下,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研讨会”将聚焦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对双碳目标的支撑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动我国温室气体监测同行交流🏄♀️,为建立有效的温室气体监测体系提供精准的科学理解、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